嗨!給忙碌又想發掘自己潛力的你
工作了一整天好累啊
想充電但又不知從何開始
今晚聽好書 分享最新暢銷書籍
等車吃飯時都能聽的好分享
問題不在於你,而在於你不知不覺賦予了別人影響你的權力。
從小到大,我們常常覺得只要自己順著別人的想法做事,或是更迎合別人的喜好就能讓事情更順利或是讓別人開心,但是其實這些想法和做法只是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小,產生永遠都不夠好的挫折感。作者梅爾·羅賓斯提出:別在你無法控制的事情或是人身上浪費時間和精力,因為他人的想法、心情、評論、行動都是你無法控制的。你唯一能夠控制的是你的想法和行動。
「讓他們去理論」讓你從不必要的責任感解放出來。你不需要為誰的想法負責,也不需要為他人的期待而額外努力,把生活的焦點從關注他人轉移到自己身上。
例如:你的同事正在心情不好,關心之餘,別讓他的負面情緒影響你;你的爸爸對於你的生活選擇又在啐唸,與其讓他的想法影響你的心情,你「讓他去」。他們的想法不代表對你的選擇或是作法的否定,你還是你,你的努力及成長不會因為他們說什麼而改變。
這個理論有效的原因在於,當你不再想要對無法控制的人事物做出掌控時,你才能停止耗費你的精力,帶來心靈平靜。這個看似簡單的心態轉變,讓你把精神跟專注力都放在自己身上,而不去對別人的想法和說法衍伸不必要或是過分的思考,由此你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作者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源自於他小兒子的高中畢業舞會。當她幫他的兒子準備舞會需要的衣服鞋子之外,還準備給舞伴的手腕花圈。雖然兒子已經說了舞伴不需要,但作者仍然自作主張要幫舞伴戴上,這才發現原來在另外一個手腕上她已經戴上自己製作的手腕花;當兒子和同學們臨時決定到附近的比薩店吃飯,作為舞會前的慶祝,作者不禁擔心餐廳太小無法容納所有的孩子,也擔心天候不佳下雨淋濕等。就在作者拿出手機要打給其他餐廳訂位時,作者的女兒點醒了她:他們想吃比薩就讓他們去,他們想去淋濕搞壞髮型就讓他們去,這段話瞬間點醒作者,讓她發現她的擔憂跟想法都是多餘的。這是孩子們的舞會,讓他們去決定,讓他們去承擔。
與其強硬地希望別人能跟著自己的想法走,倒不如退一步讓他人做他們的決定,收起你的擔心和責任感,讓他人做自己的選擇,如此一來你也才能真正做自己。
「讓他們去理論」的兩個面向
作者還談到,我們為什麼本能地會想要掌控人事物?通常是出於「恐懼」,擔心若是不主動掌控,可能被孤立,有麻煩,或是不被喜愛。心理學家發現,很多人以為掌控能夠帶來安全感,然而事實是越想掌控人事物的發展,只會讓你陷入更多的焦慮,原因很簡單:因為你永遠無法掌控他人的想法跟決定。不論在工作或是私人生活中,你都可以運用「讓他們去」來幫助自己穩定思緒,不因他人的反應或是沒反應而感到沒安全感、氣餒、或是否定自己。諸多企業家或是創業者在成功之前,都是不斷被質疑或是被拒絕,然而他們沒有因為這些負面的聲音而停止前進。
這個理論的運用不是就停在「讓他們去」這個心態轉變,而是還要「讓我來」。讓他們去的想法可以讓你抽離當下很情緒化的那一刻,給自己空間不被影響;讓我來則是在抽離之後,用理性的思考和誠實的態度跟自己對話,去思考能積極做些什麼,避免繼續陷在情緒的旋窩中。
在我看來第一部分「讓他們去」是被動的反應:對於他人的行動或想法不受影響;第二部分則是主動針對你可以掌控的部分來行動。作者說到「讓我來」是自我察覺,透過對自己的同理心來對自己負責。做到這兩個面向能幫助我們找到內心平衡,不因內心情緒的拉扯而失衡失焦。
作者還提到「讓他們去」與古希臘斯葛多學派有諸多類似:專注掌控自身想法跟行動,不對他人的想法做作法過度反應;佛教中也有類似的說法:我們的痛苦通常源自於我們不能接受現況,如果可以放下對於現實的期待,就能讓內心輕鬆自由些。
你可以掌控自己的快樂
生活中大小事情常常讓我們感到無窮無盡的壓力,這些讓人發狂煩躁的小事通常是我們無法掌控的。哈佛醫學院醫生兼暢銷書作家 Dr. Aditi Nerurkar M.D. (著有 The 5 Resets: Rewire Your Brain and Body for Less Stress and More Resilience )是研究個人壓力管理的專家,她指出大腦的前額葉皮質是執行每日生活機能的重要部分,當我們感到壓力大的時候,杏仁核皮層轉而取代前額葉皮質做出決策,而這些決定常是不理智未經思考的。當我們長期感到壓力時,我們的大腦一直處在「備戰」狀態,會一直感到疲累無法放鬆。簡單的一個轉念「讓他們去」,不被當下情況影響,「讓我來」用三個深呼吸減緩壓力,重啟前額葉皮質的決策中樞,你可以主宰你的情緒,不再被無關緊要的小事牽著走。作者也提醒「讓他們去理論」並非要你逃避現實,或是不負責任。善用這個理論,可以讓你更了解自己的感受,建立與他人更深刻更有意義的關係。
你的言行舉止、快樂與否、人際關係、財務狀況、身體健康等都該是你自己的責任,你唯一能做的是用積極的想法,主動改變讓你覺得不開心不滿意的事情,或是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你的時間跟精力是你最寶貴的資源,何不把這些放在你真正想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擔心他人的評論或是想法。
用「讓他們去」理論提升你的情商
面對讓你焦慮的情況,你可以用積極的想法來改變現狀;面對他人可能的負面評論,「讓他們」去批評,因為你永遠無法控制他人的想法。就連我們摯愛的家人跟朋友,我們都可能有抱怨有批評,更何況是一般朋友或是不認識的人。「讓他們去」理論並不是鼓吹讓你變成自私的人,而是要你把人生的優先順序排好,在自己的人生需求和他人的期待中找到平衡。這是你的人生你得自己負責,別人的意見想法都是其次。運用在家人上:我們尊重並接受他們的評論和關心,但不代表你得一直回應他們的想法。善用有限的時間,傾聽自己的內心,把寶貴的時間用在對你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上。
面對生活中總是情緒化或是情商低的人,我們怎麼利用「讓他們去」保護自己,避免跟著一起情緒激動?首先,還是「讓他們去」,別讓這些情緒影響你,用同理心去陪伴他們,然後「讓我來」溝通協調可行的方法與作法,獲得理解與共識。然而,有時候就算是深思熟慮後的抉擇,也很難一時被體諒或是取得認可,那就得靠自己的勇氣和判斷為自己走出下一步。
如何讓你更具影響力?
作者提出若要建立你的影響力,讓人在無形中做出改變,可以嘗試ABC方式:
道歉並提出開放式問題,不加干涉或給予意見並觀察行為,並在模仿改變的同時慶祝進步(A,apology 道歉;B,back off 退後;C,celebrate 慶祝)。然而這個方法並不是馬上見效,而是要讓對方分享對於某個問題的感受後,然後對他們在無形中展現可以做出的改變來逐漸影響他的行為。前段的不干涉就是「讓他們去」,後段的就是積極且無形的「讓我來」做出可能的改變。我個人覺得這個方法是長期作戰,對於家人或是熟識的朋友比較有效,能形成比較大的影響力。
此外,書中也提到5個為什麼分析法(5 Whys)是由由豐田公司提出,因此也被稱為「豐田5問法」,是一種提出問題的方法,用於探究造成特定問題的因果關係,目的在確定特定缺陷或問題的根本原因。作者提出用這個方式來找出某個問題的根源:「為什麼這波行銷活動無法有效執行?」「為什麼這件事情這樣困擾我?」我覺得對于工作和個人生活都可以有效運用,雖然這個分析法有不足之處,但仍然能夠快速有效地激起有意義的討論及檢視,幫助發現問題根源。
「讓他們去」是你積極生活的開端
很多時候我們常在不知不覺中被別人「可能的想法或是意見」給綁住了,或是因為多餘的責任感讓你覺得你必須對他人的感受負責,慢慢地忘記了要怎麼前進。嘿!其實別人的意見可能一點都不重要,他人的關心也沒必要成為你前進的阻力,這是你的人生,別人的想法說法都是你無法掌控的;相反的,你可以決定怎麼回應(或是不回應)。對你的人生負責,別人的意見尊重之餘還是得自己決定,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無論是想了很久的旅行、嚮往以久的工作、藏在心裏很久不敢說的話、拖了很久的健身計畫、從小到大的夢想 ,現在就「讓我來」勇敢前進吧!
英文金句:
The problem isn't you. The problem is the power you unknowingly give to other people. (問題不在於你,而在於你不知不覺賦予了別人影響你的權力。)
Your happiness is actually tied to your actions, not to someone else's reactions, opinions, or mood. (你的幸福與你的行為有關,而不是與別人的反應、意見或情緒有關。)
Your time and your energy are the most precious resources you have. Where you spend your time and energy determines your experience of life. (你的時間和精力是你最寶貴的資源。你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哪裡,決定了你的人生體驗。)
Suffering comes from the resistance to reality. (痛苦來自於對現實的抗拒。)
Tell me, what is it you plan to do with your one wild and precious life? —Mary Oliver. (你打算用你那狂野而珍貴的一生做些什麼?出自瑪麗.奧利弗的夏日。)
💡你覺得「讓他們去理論」對你有幫助嗎?生活中有什麼小事會讓你抓狂呢?
📖 梅爾·羅賓斯的網站:https://www.melrobbins.com/ (有她的podcasts跟她的很多生活主題分享)
歡迎留言給我 💬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今晚聽好書用短短20分鐘給你滿滿好知識。透過每週外文好書推薦,分享新知理論與思考架構。幫助忙碌的你:
快速學習,找到思考的方法。
提高效率,發現更好的自己。
如果電子報的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今晚聽好書